禅宗公案中,以饮茶作为机锋转语而广泛流传、颇具影响的,首推赵州从谂(778-897)的“吃茶去”,又称“赵州茶”:
师问二新到:“上座曾到此间否?”云:“不曾到。”
师云:“吃茶去。”
又问:“那一人曾到此间否?”云:“曾到。”
师云:“吃茶去。”
院主问:“和尚!不曾到,教伊吃茶去即且置,曾到,为什么教伊吃茶去?”
师云:“院主!”院主应喏,师云:“吃茶去。”
天童宏智正觉(1091-1157)曾经这样点评“吃茶去”公案:
师云:到与不到,吃茶一样。不著机关,殊无伎俩。且非平展家风,岂是随波逐浪。唯嫌拣择没分疏,识得赵州老和尚。?
据清代《天童寺志》记载,天童寺第六代住持咸启禅师比赵州和尚更早用“吃茶”开示学人:
明州天童咸启禅师,问伏龙:“甚处来?”曰:“伏龙来。”师曰:“还伏得龙么?”曰:“不曾伏这畜生”师曰:“且坐吃茶。”
咸启禅师在这里机锋一转、一语双关“伏龙”两字,为参禅悟道之“伏龙”(降服自己的妄想、烦恼、执着),你降服自己的烦恼了吗?来锻炼面前的学人。学人所答,表明已经不被妄想、烦恼所转(不曾伏这畜生,把烦恼妄想之“龙”比作畜生)。所以才有咸启禅师一句:且坐吃茶,对学人的见地表示认可。六祖慧能语:“惟论见性,不论禅定解脱。”若未见性,一切所谓修行、禅定功夫,俱非真实解脱,犹是修福,非是修道,故而沩山禅师对仰山慧寂说“只贵子眼正,不说子行履。”
马祖道一(709-788)曰:“平常心是道。”庞居士云:“日用事无别。”禅宗门人的修行体验,离不开日常生活。在上述两则“吃茶”公案中,通过师徒间问答,祖师高提正印、观机逗教,为学人拔楔抽钉、解粘去缚,而使用的手段具是丛林中极为平常之吃茶话,禅道通过这种活泼泼、生活化的形式体现出来。
古来丛林中的茶礼仪轨,多见于宋代宗颐所集录的《禅苑清规》中,作为“五山十刹”之一的天童禅寺多依此而行茶事。
天童祖师禅法对日本饮茶和茶道的形成有深远影响。
淳熙十四年(1187),日僧荣西来华参禅,于十六年住天童山景德寺,随侍于虚庵怀敞。绍熙二年(1191),师传法予荣西。荣西返回日本,不仅带回佛教经典,还带回去大量茶树种子,开创建仁寺,写出了日本第一部茶书《吃茶养生记》,在日本全国范围内推广茶树种植和饮茶之风,是为日本“茶祖”。
在日本茶道界通常把一休宗纯(1468-1549)授予村田珠光(1422-1503)的圆悟克勤(1063-1135)的墨迹特称为“圜悟の墨跡”。
这幅“圜悟の墨跡”是宋建炎二年(1128)二月,圆悟克勤写给弟子虎丘绍隆(1077-1136)的法语。我们暂且称作“圆悟法语”,此法语纸本墨书,长61.2厘米,宽29.7厘米。现藏日本畠山纪念馆,被指定为“重要文化财”。原文收录于《佛果克勤禅师心要》卷上《示开圣隆长老》,全文347字,内容是回忆师徒之谊,赞赏紹隆才干,勉励禅途精进。
村田珠光每次茶会将“圆悟法语”挂在茶室,并从禅师法语中悟出“茶禅一味”,他改革了当时流行的书院茶、斗茶,将朴素的禅思想导入茶文化,开创日本茶道,流传至今。这也是茶挂之始,有墨迹开山之说。珠光的养子村田宗珠继承了这幅墨迹,再经著名茶人武野绍鸥、千利休、丰臣秀吉、德川家康等人之手收藏,被视为日本茶道的顶级“茶挂”。
圆悟克勤的另一幅墨迹“圆悟印可状”,即宋宣和六年(1124)十二月圆悟克勤写给弟子虎丘紹隆的印可状。前半幅在文化元年(1804)被大名茶人松平不昧(1751-1818)以黄金2500两和每年白米30担的代价收藏。1938年松平家族将其捐赠给帝室博物馆,现藏东京国立博物馆,后半幅至今下落不明。
这幅“圆悟印可状”墨迹,即“流れ圜悟”,只有前半幅19行字。纸本墨书,尺寸为长43.9,宽51.4厘米,因为是现存最早的圆悟克勤墨迹,昭和26年(1951)被定为日本国宝。原文见于《圆悟佛果禅师语录》卷十四和《佛果克勤禅师心要》卷上,全文1072字,内容是对禅法的回顾和总结、对弟子的肯定和期许。
天童禅寺丈室东壁有一通石碑,上刻《佛果老人法语》,即是“圆悟印可状”的完整版。其传承次序为:圆悟克勤——虎丘紹隆——天童昙华(1103-1163,虎丘绍隆唯一法子,破沙盆之师)——密庵咸杰(1118-1186)。密庵咸杰圆寂时,刻石存于其塔院中峰庵。数百年后,密云圆悟主席天童时,其侍者通布在中峰庵遗址内重新发现残碑,遂命人重镌,并亲自作跋以志曰:
是知此语、此偈,诚万世之模范,所以虎丘祖复以遗应庵祖,应庵祖复以遗密庵祖,而密庵祖复以勒碑,当可见以为至宝。后人身体力行,为法式可也。
在日本三大国宝级茶室密庵中,悬挂有密庵咸杰禅师的一幅法语《示璋禅人》,是为镇室之宝。禅师在开示中敦敦教导学人参禅用功的方法。
圆悟克勤和密庵咸杰禅师的法语,虽然整篇没有一个“茶”字,但却成为了日本茶与禅结合的最初标志,成为日本茶道至宝。论证了,禅师墨迹后面承载的天童祖师直指人心的禅法才是“茶禅一味”的核心,借水澄心,即茶演(述禅)法。道越古今而生生不息。(文:释崇和)